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
1932年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成立,于右任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十二月,该委员会改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被共推为常务委员,朱家骅、杨虎城、邵力子、辛树帜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学校筹备工作开始。
1933年3月,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
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
1936年7月,筹委会结束工作,辛树帜被任命为校长。
1938 年7 月, 奉教育部令, 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农学院。
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武功,学校又回归人民的怀抱。
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
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林学院
前身是原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于1934年。
1979年从西北农学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学院;由林业部与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
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
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
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
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
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
1954年隶属农业部。
1958年改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
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
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林业研究所
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
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
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中国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
1982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
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 西北林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
2009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截至2017年5月,学校设有资源环境学院 、植物保护学院、 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林学院、农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葡萄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思政部、外语系、创新实验学院、国际学院、体育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等23个教学机构,在66个本科专业招生。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4475人。其中,教师岗位2139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4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86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者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6人,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6人,学校“特聘教授”9人,*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0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层次、第二层次入选者5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9人。博士生导师392人,硕士生导师610人。*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
? 院士
? *教学团队
截至2017年5月,学校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5个部省级重点学科,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 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6年11月,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工程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农学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50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试点院校之一。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水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艺实验教学中心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5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34年至2014年,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奖励104项,培育出中国小麦推广面积*“碧玛一号”、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较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2005年至2014年,学校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50余项,其中*科技成果奖1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7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1件,审定品种210个,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00多部。特别是在体细胞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杂交小麦、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研究成果。合校以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2009年到位科技经费3.88亿元,累计获得*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0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较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3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81个。发表SCI、EI、SSCI论文7300多篇,其中2013年*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364篇。至2014年有16家农、林、水专业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2011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及省部各类科研项目1381项。获批科研项目830项,其中,获批“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6项、支撑计划课题14项、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项目合同经费4.8亿元,到位经费3.1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项。
2012年,《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网络版数据库收录2012年发表的*作者*署名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论文共371篇,较2011年增加了60篇,增幅为19%,其中期刊论文(Journal article)310篇,会议论文(Conference article)36篇,待刊论文(Article in Press)25篇。371篇论文中,收录量较高的前5个学院依次是水建学院82篇,机电学院41篇,食品学院31篇,资环学院30篇,理学院29篇。以*作者发文5篇以上的是水建学院的陈帝伊和李向明,分别为9篇和8篇。371篇论文刊登在168种期刊上。刊登论文数量居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农业工程学报》59篇、《农业机械学报》33篇、《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2篇。
截至2015年3月31日,学校累计获得*科技奖励33项,其中主持完成1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3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较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7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409个。发表SCI、EI、SSCI论文9695篇,其中2014年*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1598篇。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446万册,电子本图书100余万种。馆藏文献已全部涵盖了校所有的学科,基本形成了以农业、林业、水利、生物、机电、资环、信息等学科为重点,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特色的馆藏文献贯通古今中外、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相溶合的农、工、理、管、文相结合的馆藏体系。
? 学术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北植物学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昆虫分类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陕西农业科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陕西林业科技》
《家畜生态学报》
《动物医学进展》
《畜牧兽医杂志》
学校2006年取得了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学生资格。截至2014年,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35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年均1200名国(境)外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成立了“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英农业可持续发展协作网络”、“中奥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等9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十一五”以来,先后公派1002名学生出国留学。2006年创建了每年一届的“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力争办成国际农业科技界的品牌论坛。
DNA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学校因小麦而闻名于世,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传物质DNA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学校(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表达由教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农业文明的重任,肩负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
图案构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树木,代表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
上下翻动的水波,是多向调节水资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写照。
一颗金装包裹的绿色种子是在校学生的形象。金色年华的学生,明天就是绿色世界的主人。
校徽由大圆环、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内圆环种子构形及内部两排上升的螺旋图案构成。
校训:诚 朴 勇 毅
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网站高校大学行业领先的网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20年10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网址是:https://www.nwafu.edu.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