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简介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是西南地区*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9年,随着新馆落成,由四川博物馆改称现名。四川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26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
素享“天府”盛誉的四川省,拥有秀丽的山川和辽阔的沃土,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和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反映着四川历史的发展进程,它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四川省博物馆便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之一。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馀年历史。现有院藏文物26万馀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馀件。2009年,四川博物院新馆落成。新馆占地88馀亩,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这是西南地区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博物院目前拥有14个展厅,总面积12000平方米,包含书画、陶瓷、青铜器、民族文物、工艺美术、藏传佛教、万佛寺石刻、张大千书画、汉代陶石艺术等10个常设展览,还有4个临时展厅,用于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新馆还建有可容纳200馀人的学术报告厅,用于各种大型会议和学术讲座。
四川博物馆位于青羊区浣花南路251号,浣花溪公园旁。
成都具有“春来早、夏闷热、秋凉爽、冬湿冷”的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mm。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着特点是“多云雾,日照短”、空气潮湿,因此,虽然成都夏季气温不会太高(较高气温一般不会超过35℃),却显闷热;冬季较低气温一般大于-4℃(极端较低温-6℃),阴天较多,空气相对干燥。成都雨季集中在7月、8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雪,偶尔会出现冰雪灾害。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著名画家张善子和张大千先生既取意《大风歌》,又撷名明末清初画家张大风之名,为他们的画堂命名为“大风堂”。张氏昆仲不虚此名,在二十世纪的画坛挥毫扬风,艺振寰宇。
大千先生仙寿八十有五,从艺七十馀载,仰天纵之才,尽毕生之功,踪迹先贤,遍游名山,熔铸古今,集先古画学之大成,施墨成画三万馀帧。工笔写意均入妙境,山水、人物、花鸟皆富神采。其清丽俊逸之笔,纵情泼彩之韵,令中西雅士神往。他的才情与勤勉、胆识与阅历皆非常人所能企及,正如徐悲鸿先生所誉:“张大千,乃五百年来*人也!”。
四川博物院对大千先生画作的收藏,也堪称富甲一方,尤其是临摹敦煌壁画。随着您眼波的流动,那一幅幅金碧巨制,一层层清逸笔墨,一枚枚玲珑玉印,一段段过往旧事将牵引您走进一个非凡的大千世界。
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称青铜。作为中国青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巴蜀青铜器在与夏商周青铜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征的青铜文化。中国古典文献汗牛充栋,但有关巴蜀历史的记载却寥若晨星。因此,古巴蜀的历史扑朔迷离,众说纷纭。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繁水观音、巴县冬笋坝、昭化宝轮院、彭州竹瓦街、成都羊子山、成都百花潭、重庆涪陵小田溪、新都马家乡、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以及茂县、宣汉县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此外,与四川相邻的陕西汉中、宝鸡以及湖北宜昌等相邻省区也都发现了具有巴蜀文化特征的青铜器,给巴蜀文化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证明在广袤的四川盆地,大约在三、四千年前,蜀人就创建了高度文明的古国,后来又和巴人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巴蜀青铜文化,代表了巴蜀古代文明的较高成就。
当我们默立在巴蜀先民留下的宝贵遗产面前时,不能不感叹先民们在创造自身文化的同时,不忘汲取商周文化精髓的胸怀和睿智;不能不钦佩先民们在创造富裕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创造了浪漫的青铜艺术世界中的辉煌。
这里展出的仅仅是四川博物院藏青铜器的一部分,它的神秘与奇特将会告诉你昔日的荣光。
万佛寺位于成都市西门外通锦桥,相传建于东汉延熹(公元158—167)年间,是成都著名古刹,从南朝至明代的千馀年间,香火连绵不断。根据文献和出土造像题记,万佛寺南朝时名安浦寺,唐代名净众寺,宋代改名净因寺,明代又名万佛寺,明末毁于兵乱。
万佛寺遗址自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出土以来,先后四次出土了大批石刻造像,约二百馀件。其中,有两次出土的造像大多为四川博物院收藏,内容有佛像、菩萨像、造像碑、造像龛、伎乐像及各种建筑构件。其出土的南朝梁(公元420年—589年)造像刻有明确的纪年,是研究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万佛寺石刻造像在四川乃至全国石刻造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题材丰富,布局复杂而完整,雕刻细腻而精美,其中的不少精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收入各种图录中。我们从馆藏万佛寺石刻中挑选出部分精品,同时也附带选出几件我省其它地区出土的石刻造像进行展出,以满足广大群众对佛教艺术的需求。这是成都万佛寺石刻出土一百馀年*次集中展示,它将让你领略到佛教艺术的魅力。
两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经济发展、疆土扩张,汉代陶石艺术就是在这片时代沃土上生长出来的艺术奇葩。
以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陶塑艺术为代表的汉代陶石艺术,是当时“厚葬”风俗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西汉中晚期,厚葬之风盛行,为画像石、画像砖的大量产生创造了条件。
四川盆地开发较早,秦统一巴蜀后,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得以迅速传播,四川汉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都有极大的提高,文翁兴学又使蜀地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安定富庶的四川自然成为陶石艺术流行的重要区域,从西汉中后期开始,盛行于东汉时期,最晚到蜀汉初期。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其画像风格极具地方特点。
陶瓷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影相伴,它是人类最早的文明成果之一,是泥与火的完美结合。
中国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早在15000年前的先民们就创造了陶器,至夏商瓷器萌芽,汉代已能烧制成熟的瓷器,至今陶瓷仍与我们朝夕相处,丰富和美化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瓷器曾作为“使者”,向世人展示我华夏的辉煌,以至英文的China(瓷器)成为了中国的象征和代名词。
巴蜀的陶瓷发展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从稚拙古朴的大溪彩陶、生动形象的汉代陶塑、多彩多姿的宋三彩俑,到别具一格的青羊宫窑、邛窑、玉堂窑、广元窑、磁峰窑、琉璃厂窑……,无不展示出巴蜀陶瓷自然质朴的魅力,她虽没有官窑瓷器的精美华贵,但却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邛窑的彩斑、点彩和彩绘,拓展了陶瓷装饰艺术的新天地,久负盛名的省油灯,可堪称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发明创造。这里还荟萃了全国其他窑系的作品,她们如诗、如画、如美酒;类玉、类银、类冰雪,诉说着中国古老瓷器的美丽故事。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财富。
四川的书画艺术有很深厚的传统。从唐代开始,一些京都和外地画家纷纷随唐玄宗、唐僖宗避乱而来,给四川的书画艺术带来了兴盛的景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到“蜀道僻远而画手独多于四方”。《益州书画名人录》记载,从唐干元(公元758年)到宋干德(公元967年),和清初到民国(公元1736到1046年)这两段历史时期的川籍和在川的外籍书画名人达1100多人,由此给四川留下了无以计数的书法名画。抗战时期,四川作为大后方,又汇集了四面八方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家,再次掀起了近代艺术的大潮。
这里展出的馆藏书画精品,虽吉光片羽,却也能够领略中国书画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其特色让人留恋往返。
四川博物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浣花南路251号,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公园毗邻,距离市中心十馀分钟车程。市内交通便利,途经本院的公交车有19、35、47、82、88、407、309A、901路等(送仙桥站)。
每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
1、免费开放实行“免费不免票”。
2、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4000张,当日有效,过期作废,发完为止。
3、散客(凭身份证或有效证件)参观一人限领一票,当日有效,过期作废。
4、团体参观须提前24小时预约(9:00—17:00),预约方式为电话预约和网络预约,确认后凭单位介绍信或旅行社任务派遣书领票。
5、高龄老年人、残疾人士、小学生须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在专设窗口领票;现役军人凭证件可优先领票。
第1层:四川汉代陶石艺术展多功能厅会议接待室
第2层:巴蜀青铜器展厅陶瓷精品展厅书画馆张大千作品展
第3层:藏传佛教文物馆万佛寺石刻馆四川民族文物展工艺美术馆百年四川馆
四川省博物院新馆举行开馆仪式,3000馀件精品文物向公众揭开其神秘面纱。即日起,这一中国西部较大的历史、艺术综合类省级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市民可通过电话、网络和现场领票三种方式,获得免费入馆参观机会。下午2时30分,见证省博新馆开馆仪式的省外60多家博物馆馆长和专家,还出席了“博物馆馆长论坛”,就“当代博物馆的发展”议题碰撞思维火花。
即日起,市民可通过电话、网络和现场领票三种方式,获得免费参观机会开馆仪式准点于新馆门前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宣布省博新馆正式开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新初共同将一把“金钥匙”交到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手中。历经7年建设,投资达4亿元的10个常设展厅和4个临时展厅,将通过较先进的多媒体陈列展示,向公众全情展示灿烂的巴蜀文化。
四川博物院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期间,通过考古发掘、捐赠和广泛征集等方式,四川博物院至今已拥有藏品26万馀件,其中一级文物1399件、二级文物6731件、三级文物95345件,在全国省级馆中藏品数量和等级均名列前茅。馆藏文物分陶瓷类、砖石类、金属类、钱币类、书画类、民族民俗类、碑帖类、近现代类八大类三十馀小类,具有浓郁的巴蜀地方特色。参观者可通过重要文物前的“语音导览系统”,输入文物编号,获得文物的自动语音解说。残疾人朋友入馆参观也可享受专供轮椅通行的无障碍人性坡道设施。
除了文物丰富,精品众多,布展方式现代等特点,四川博物院的文物保护措施也可圈可点。除了现代博物馆常见的恒温、恒湿设置以外,省博新馆还特地引进了声光系统。新馆所有书法、绘画、纺织展厅的灯光全部使用声控灯组,馆内无人时,所有灯组会自然暗淡下来。同时,所有展柜采用了透光度极高且具有防弹功能的超白玻璃,参观者可近距离观察到精品文物的最细微处,感受国宝的独特魅力。
据悉,四川博物院完全开放后每年可接待200万人次访问,现代化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将成为博物院学术研究与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博物院参观免费不免票,开放初期将每天限量送出4000张参观门票。
新院常设机构有: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行政部、设备部、开放管理部、文物保管部、历史研究部、陈列展览部、宣传教育部、对外联络部、信息资料中心、安全保卫部。
博物院作为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一个窗口,也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获得美育的场所,面向观众展示自己的藏品是博物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四川博物院建院以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的陈列展览,重大的展览有:《四川省历史文物陈列》、《四川省革命文物陈列》、《古代巴蜀青铜器陈列》、《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陈列》、《四川民族文物精品展》、《巴蜀寻根——四川考古事业50年成就展》等,其中《四川民族文物精品展》被国家文物局评为“98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提名奖”,《巴蜀寻根——四川考古事业50年成就展》被国家文物局评为“99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这些展览都得到了专家、学者和观众的高度赞扬。同时我院还推出了一系列展览到省内外巡回展出。部分珍品还选送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港、澳、台地区,这些外展每到一处都引起了轰动,通过外展使外界了解了灿烂的巴蜀文化,增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外展也使博物院的业务人员在与海外同行的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科研工作也始终贯穿于各项业务之中,我院的业务人员结合本职工作,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对巴蜀文化的探索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有千馀篇论文发表在全国和地方的学术刊物上,重要的出版物有:《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及大风堂印》、《龙泉青瓷》、《四川博物馆》、《红军长征过四川》等书。
1、四川省博物馆是西南地区较大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创建于1941年3月,馆址在皇城明远楼。
2、1949年改名为“川西人民博物馆”,馆
四川博物院是地方导航四川导航行业领先的网站,四川博物院于2020年9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四川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网站网址是:http://www.scmuseum.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四川博物院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四川博物院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