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苏州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2125亩,建筑面积近120万平方米,此外,占地面积约880亩的独墅湖校区一期已经投入使用。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馆藏图书388万册,中外期刊50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装中心、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学校还编辑出版了多种学报、《国外丝绸》等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
江苏省苏州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老校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纺织工业部属院校)、苏州医学院(核工业部部属院校)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
学科设置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现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8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8个)、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0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8个)以及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98个,2个*重点学科、2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点、2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1个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各类在校生近50000人(其中研究生11000多人、本科生25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12000多人):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苏州大学现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3人次,享受政府津贴154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人,省“教学名师奖”1人,省优秀学科带头人12人,省“青蓝工程”培养人选124人次,省“333”工程.培养人选77人次,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薛鸣球,男,1930年10月生,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系中国仪器光学和光学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等职, 现任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薛院士研制了中国*台高精度经纬仪;1959年研制了中国*台大口径高倍率观察望远镜;1967年为中国*代遥感卫星设计了高质量光学系统;1993年提出普查、详查结合型光学遥 感的创新思想,该项目于2000年8月获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省部级奖16项,主编、合著专著3本,发 表论文60余篇,培养 博士生16名,硕士生9名。
阮长耿,男,1939年8月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后留学法国,获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 。 1979—1981年赴法国进修期间,发现并从事国际上*株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学成回国后,建立了中国*血栓与止血研究室。1983年,阮院士成功研制了中国*组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随后,研制成功了“苏州系列”单克隆抗体,其中的5株单抗被确认为国际血小板研究试剂。 阮院士组建了“核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了IAEA资助重点项目、中法先进研究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等省 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获国家专利、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20多个奖项 。主编专著4部,先后在国内外刊物 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1982年以来,培养了博士生29名,硕士生34名。
潘君骅,男,1930年10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1952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副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潘院士50年代后期提出大望远镜二次凸面副镜新的检验方法,并实际应用于苏联6米望远镜和中国60厘米望远镜及2.16米望远镜的副镜检验;60年代至70年代,在研制中国大型靶场光学设备的过程中发明了一套重要的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解决了各种光学非球面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他主持完成的中国和远东较大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还研制了多种特殊非球面光学仪器和设备,发表了科研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1部。
文学院、凤凰传媒学院是 苏州大学的龙头系科之一,下设中文系、新闻传播系、广告系、公务信息管理系、对外汉语系5个系,文学研究所、传播艺术研究所、明清诗文研究室等10多个研究所(室),现有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设有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师范、文秘)、对外汉语、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含主持人艺术)、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
数学科学学院 创建于1952年。现设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及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运筹与控制论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应用数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整个数学学科被列为“211”重点建设和立项的学科。
社会学院 是苏州大学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东吴大学历史学系、社会学系。下设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档案学、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图书馆学7个专业和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2个校级科研机构以及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国学研究所、中国近代经济研究室、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地方志研究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档案数字化研究所7个院级科研机构。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是苏州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有良好的声誉。 学院有光学工程、光学和凝聚态物理3个博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学科硕士点;光学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现代光学技术江苏省(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薄膜材料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技术实验室同时也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点。 学院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
化学化工学院 源于1914年的东吴大学化学系,经过全体师生九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近20年来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使全院形成了“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院风,教学质量优异,科研成果显著。
目前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有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有机合成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学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化学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合成化学及其应用”和“基础实验室建设”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学院设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总人数已超过千余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 创建于1984年,是江苏省较早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硕士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同时学院拥有 “计算机应用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计算机信息处理新技术”为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向)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为江苏省品牌建设专业。学院还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及高中起点本科、软件工程本科特色自考等继续教育专业。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290人,工程硕士研究生270人,全日制本科生923人。
商学院 下设经济系、财政系、金融系、经贸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电子商务系7个系科;乡镇经济研究所、企业发展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3个研究所和一个MBA中心。拥有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经济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CGA等10个本科专业,经济学、世界经济、区域经济、金融学、财政学、企业管理、会计学、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国际贸易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授权点,同时拥有金融学、财政学、企业管理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
王健法学院 隶属于苏州大学,为江苏省最早成立的法律人才培养的基地。苏州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 1915年,以东吴大学为本,于上海创设“东吴大学法学院”。学院教学突出“英美法”内容,专以讲授“比较法”为主,其科学的培养目标和鲜明的教学特色,使东吴大学的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时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称。培养了一大批现当代著名的法学专家,如王宠惠、吴经熊、倪征(日奥) 、李浩培、潘汉典、杨铁(木梁)等,被人们誉为“华南*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原名电子工程系,始建于1987年。随着学科发展和规模扩大,2002年7月更名为电子信息学院,名誉院长为潘君骅院士。目前,学院所在地位于绿树环抱的苏州大学北校区,12 层的工科新大楼为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实验场所。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电子信息学院在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学生规模、科学研究、实验基地等方面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
教育学院 的前身为江苏师范学院(前身为东吴大学、苏南文教学院等)教育学系,1982年改称苏州大学教育科学教研部,1999年改现名。顾树森、张焕庭、刘百川、辛润棠、吴曾芥等知名教授曾长期在此任教。
学院现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课程与教学系。苏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苏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均附设于本学院。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专业硕士点、三个本科专业。学院还承担全校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师口语书法课程及其他校级公共课程的教学。
机电工程学院 是苏州大学建院较早、实力较强的学院之一,是培养高层次工科人才的摇篮。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设施先进,科研成果丰硕。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专任教师53人,在岗教授18人、副高职23人,教授和副教授占教师总人数的60%以上,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达75%,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人,苏州市新世纪高级青年专业人才1人,校青年骨干及优秀教师7人,学院还聘请中科院闻邦椿院士等4位知名学者和10名跨国公司的总经理及企业家为兼职教授。
材料工程学院 是由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的主要特色学科与专业组建而成的,是苏州大学成立较早的学院之一。学院担负着为全国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材料、纺织及相关工程技术和管理的高级人才的重要任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所培养的大量各级各类人才,很多已经成为生产、科研、管理、贸易、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和骨干力量。多年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全院师生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高质量、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基地。
文正学
苏州大学是教育网站高校大学行业领先的网站,苏州大学于2020年7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网站网址是:http://www.suda.edu.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苏州大学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苏州大学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