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简介
欢迎访问河南科技学院官方网站!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是渊源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和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院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总占地面积1365亩,校舍面积45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室5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60多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49万元。建有现代教育中心、计算机中心和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学设施;校园网联通主要教学和办公场所。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169万余册,各类期刊3600种,建有全省一流的数字图书馆。是“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院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研究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等多层次、多科性的办学格局,构建了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11个二级学院和3个直属系。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预防兽医学等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信息工程、法学、机电技术教育、服装设计、汉语言文学、英语、音乐、城市规划、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本科专业38个。全日制在校生13004人,成人教育学生3492人。办有国有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在校生4000余人。
1949年8月 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创建。
1951年 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1949年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更名为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合并升格为平原农学院(本科)。
1952年平原农学院(部分)并入河北农学院,现发展为河北农业大学。
1952年平原农学院(兽医组)参与合并升格为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现相继发展为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
1952年平原农学院(部分)参与合并升格为河南农学院,现发展为河南农业大学。
1952年平原农学院(森林系)参与合并升格为北京林学院,现发展为北京林学院。
1952年平原农学院(部分)合并升格为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后发展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参与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
1953年百泉农学院改建百泉农业学校,陕州棉校并入百泉农业学校(中专)。
1957年百泉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改建为郑州畜牧兽医学校,后发展为郑州畜牧兽医专科学校、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百泉农业学校升格为百泉农学院(本科),百泉农业学校撤消。
1959年百泉农学院更名为新乡专区农学院,1959年新乡专区农学院改建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大专)
1962年郑州水利专科学校(部分)并入百泉农业专科学校。
1987年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本科)。
2004年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本科)。
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农学6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10个直属教学系、4个教学部、11个研究所、1个研究中心、有各类实验室53个、校内外实习基地60多个。目前学校有本科专业34个,兼有研究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机电技术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烹任与营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园林、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动物病病防控研究团队(2010年)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
农科基础化学教学团队(2013年)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12年)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教学团队(2011年)
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2007年)
动物疫病防控教学团队(2007年)
在5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了“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近五年来,完成教育部教改项目7项、河南省教改项目28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特等奖2项。在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上,我院学生制作的“助残床”和“管道三足爬行机器人”两项作品被组委会作为12项优秀项目之一推荐展出;在河南省公务员选拔中,被录用学生数量近3年均居全省高校前3位;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2006年达到96.4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5%以上。已形成了以河南省为主,面向全国25个省、区招生的生源格局。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40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尤其是河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色专业:
农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
生物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机电技术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烹饪与营养教育
食品工程
动物医学
省级名牌专业:
园艺
农学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及重点学科: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与美国布瑞纳大学、韩国江原大学、荷兰农业学生交换及学习访问基金会等开展了合作办学,常年聘有美、英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学院设有11个研究所和“河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1985年以来,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40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黄光正教授主持培育的小麦高产品种“百农3217”,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亿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杨永光教授主持完成的“河南省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及其生产技术规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清连教授主持培育的棉花品种“百棉1号”,在黄淮棉区大面积推广;河南省抗病虫小麦育种首席专家茹振钢教授主持培育的“豫麦54”,为河南省小麦品种第八代更新换代品种,已在全国6省区大面积推广。目前,全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等各类项目415项。办有《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科版)》《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河南科技学院报》等国内外公开发行报刊。
2008年至2013年9月,学校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004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31篇;获得省部级成果奖3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2013年在承担“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73项,在研经费6200万元。王清连教授主持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并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
茹振刚教授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2005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被农业部推介为黄淮麦区主导品种,2010年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截至2013年8月,“矮抗58”全国累计收获面积2.3亿亩,增产小麦86.7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170多亿元。“矮抗58”已成为中国种植面积在4000万亩以上的特大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求真务实,敬业奉献:“求真务实”,求真,就是追求真理。务实,就是务求实效。求真务实反映了该校创建以来追求真理、尊重科学的态度和历代学人脚踏实地、勤奋务实的优良传统。“敬业奉献”,敬业,就是对本职工作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奉献,是个人或集体对社会的馈赠,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较高境界。敬业奉献是该校几代人长久不变的精神情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该校历经沧桑,逐渐积淀形成的办学精神。纵观该校的历史,就是一部历代学人的艰苦奋斗史,是一部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发展史。学校成长步履维艰,办学层次几经升降,正是凭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办学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办学、积极办学,学校才得以升格、转型、迁建,才得以发展、振兴、扬名。如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已经内化到了学校历代学人的血脉之中。
发展:历史未来共斟酌
被喻为“给灵魂起个名字”的校训、校风系列征集活动开展的同时,同样触及灵魂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围绕“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的主题展开。58个春夏秋冬,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河南科技学院,从最初的一处农村院落到现在的布局合理总占地面积1365亩的花园式学校,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在全国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中,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河南科技学院的变迁传承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学生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特色鲜明的优秀科研成果独树一帜: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黄光正教授培育的“百农3217”小麦品种,从1977年至1998年在全国15个省区推广,取得经济效益约50亿元,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茹振刚教授培育的“百农62”、“百农64”、“百农矮抗58”等系列小麦新品种,从1992年开始在河南省及其周边省推广,累计种植上亿亩,增产效益达20多亿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副校长王清连教授培育的“百棉1号”、“百棉2号”、“百棉3号”等系列棉花新品种,从2002年至今累计推广种植1700万亩,创经济效益达13亿元,已推广到吉尔吉斯坦。
如何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严全治说,这是能否抓住新机遇求得新发展的关键,需要理思路、准定位、再鼓劲。
核心: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
“对学生有耐心”,这是学生对“全国优秀教师”、刚刚被评为校“十佳教师”冯喜兰教授的一致评价。
例如,冯喜兰视学生的评价为较高荣誉,问“耐心何处来?”笑答:“‘婆婆嘴’们带出来的”。“婆婆嘴”是冯喜兰1985年大学毕业进入学校工作时,从老教师们那里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那一批入校的年轻老师,就是通过这些“婆婆嘴”们的传、帮、带,站稳了讲台。“婆婆嘴”意思是,对学生一时弄不明白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地认真讲、反复讲。二十年过去了,由单一的农林特色向多科性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重大转折中,冯喜兰这一代教师已成为河南科技学院新的教学骨干,“婆婆嘴”的精髓得以传承,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党委书记、院长严全治将其概括为: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意识,为学生成长成材提供良好环境;增强“为了一切学生”意识,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材;树立“为了学生一切”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系列教育教学创新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展开。其中“实施‘四双工程’,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研究与实践”改革项目,为全国首创模式,2005年获*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双工程”即教学计划突出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双技能训练,学生和师资培养要求教师型和技师型双师型素质,实习场地采取校内外教育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双基地建设,学生考核实行学历证
河南科技学院是教育网站高校大学行业领先的网站,河南科技学院于2020年2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网站网址是:http://www.hist.edu.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河南科技学院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河南科技学院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