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简介
首页{hui} - 中华诗词
顾问:马万祺、郑欣淼、张锲、霍松林、丁芒、叶元璋、梁东、周笃文、林从龙、欧阳鹤、连增杰、孔祥庚、王守愚、杨金亭、张结、王德虎、
名誉主编:刘征
执行主编:高昌
常务副主编:丁国成、赵京战
特邀编审:林峰
编辑部主任:宋彩霞
责任编辑:刘保安、张晓红
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丁国成、王澍、王亚平、王子江、刘征、刘章、张结、李文朝、李树喜、杨金亭、杨逸明、林岫、郑伯农、周笃文、星汉、赵京战、熊东遨、高昌、周兴俊 、蔡淑萍、蔡世平
一、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着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封面设计分两部分:五分之一居右留白,为刊名“中华诗词”四字与总期、年份、月份;五分之四居左为画面部分:由花鸟扇面、白文篆刻、四句刊训、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组成。下面就画面部分作简要说明:
背景原色、间色兼用,既有明快热烈的火辣色彩,又有淡雅温婉的轻柔色调。但总体上惜色如金,力求每期颜色简约,和谐统一。
设计突出了《中华诗词》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珠联璧合的理念。居中为花鸟画扇面,每期有别,以增加艺术含量,满足读者多元化的视觉需求;扇面下方为一方白文篆刻,篆刻是个性十足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扇面上方为刊训:“切入生活、兼收并蓄、求新求美、雅俗共赏”,她是中华诗词学会办刊的一贯宗旨;篆刻下方为“主管:中国作家协会”与“主办:中华诗词学会”字样,体现出刊物的隶属关系。
上述元素完成了一个“中国结”造型,它巧妙地将文字融入画面,文字就是“中国结”的一部分。“中国结”,中国情结。中华诗词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文化情结。用这个图形作为《中华诗词》的封面,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非常契合。中国结,其造型是《中华诗词》封面设计的一个不可多得、奇特而完美的构想。有了“中国结”这样一个扇面居中的固定造型,使每期更换内容成为可能,又不因此而影响各期封面总体风格的统一。
扇面内容为明代以来的名家名作。*期为清代赵之谦的《桃花春风图》;第二期为近代吴昌硕的《雨中幽兰图》;第三期为清代王銮《风中牡丹图》;第四期为清代张景的《蜂花闹春图》;第五期为清代周闲的《素花墨叶图》;第六期为现代江寒汀的《红榴知了图》;第七期为明代归昌世的《竹石图》;第八期为清代黄山寿的《霜下秋英图》;第九期为清代华喦的《红叶画眉图》;第十期为清代周存伯的《秋江霜艳图》;第十一期为明代傅山的《水仙顽石图》;第十二期为明代胡慥的《梅竹白头图》。这些扇面作品精典别致,具有极高艺术水准和欣赏价值。由此,封面本身也就成了艺术品。
刊名由中国著名书法家、诗人赵朴初先生题写,字迹秀雅端庄、儒风扑面,体现了一代名流的大家风范,是封面的点睛之笔。
刊名篆刻由篆刻家叶勇操刀。四川大学周啸天教授评价:“铁笔无毫处有毫,恢恢游刃徐徐敲。须弥快意入方寸,苍石篆情白石刀。”雄浑苍劲的中国印给画面增色不少。
设计既追求典雅风格,又融入现代元素。虽无大江东去的气势,却有江南园林之精致。一位著名诗人说:一个封面本身就应该是一件完美的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是的,让封面*时间撩动读者的心扉。这,也是作者的设计初衷。
成都周啸天:“一本不可攀比的刊物,应有不可攀比的外在形象。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改版后的《中华诗词》封面,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她给人的*印象就是大方,庄重,亮丽,简洁,而内涵丰富。既传统,又现代。刊名处五分之一留白,使画面感觉稍长,符合传统审美习惯。设计的元素,都很中华,很诗词,有事可据,有义可陈,应有尽有,应无尽无。融书画金石于一炉,而不觉累赘。取灯塔与中国结之形,而出以自然。扇面画出历代名家,而主题鲜明,合于时令。细节亦经得起推敲,以印为例,‘中’字上提,留红极为醒目,‘华’字配篆不与花字混同,四字团气紧密,而整个封面元素亦团气紧密,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凝聚力。”
新疆星汉:封面设计明丽、大方,颇具其长,但中间画面,似乎过于小巧、过于闲适,不够“现代”,与刊训“切入生活”不甚合拍。一孔之见,未必正确,仅供参考。浮言不陈。
辽宁王充闾:凭直觉印象,认为十二幅画面“郁郁乎文哉”,高雅大方,且能体现每月的时序特征,于无量数的艺苑期刊中可谓匠心独具。这种一年到头统筹规划,并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做法,本身就十分难能可贵。
上海杨逸明:总体构思不错。封面色彩是否可以考虑1月(元旦)、2月(春节)、10月(国庆)用暖色调,以示喜庆。
长春田子馥:这组封面典雅大气,精巧灵秀,好于2010。但我又觉得不足,毕竟是诗词刊物的封面,虽说“诗书画印”共为一炉,中心还是“诗词”,其他三项只是“诗词”陪衬,不应该喧宾夺主,现在感觉造型与画面过于艳丽与规整,缺少象征与含蓄。
吉林张福有:总体看,好于今年的。似太艳?
江西胡迎建:个人觉得宜以山水画为背景,以表现泱泱大国之气象。但不可太满。若用扇面,也可采用山水画。
四川蔡淑萍:我觉得中心为一扇面有点小气,像个研究古代小饰物的刊物。
北京于海洲:封面设计,我很喜欢!非常典雅!
重庆陈仁德:认真看了,觉得典雅清秀,极富民族特色,很好。封面中间的文字(主管主办等)在中轴线上,使整个画面(除刊名外)完全对称,似略嫌板滞,可否错位排列(比如居左下)。
湖南刘庆云:有欠大气。作为个人兴趣,不太喜欢。作为全国性诗词刊物,希望将大气与典雅相结合,在表现手法上则可吸取新的艺术因素。
甘肃尹贤:令人耳目一新,可以。只是首期大红过于刺眼,不知能否稍予变化。
江西傅义:典雅。
湖南宋湘绮:封面芳姿绰约,把内容包裹得亭亭玉立。
北京高昌:1,封面扇面画建议不要古今混杂。要么都用古人,要么都用现代人。一年每人作品用一次,不要重复用一个人的作品,如周闲。2第五期、第九期等底色与文字颜色设计时区分可否再明显些。当然,网上照片和实际设计稿不同,如彩印效果出来能保证清晰明显就行。因读者中老年人不少,要注意字迹清晰明显,照顾这部分读者的视力。3封面要和封底一定要组成一个设计整体来看。每期封底风格、色调要考虑与封面相协调。4条形码是否出现在封面?
福建王恒鼎:*期喜庆一点很合理,第五期颜色若能再调淡一点更好。总体感觉精致典雅也较大气。那方印要是移到两列文字下方也许更像扇坠,但不知具体效果如何。
浙江林峰:样稿设计匠心独具,别有风味,妙处暂且不说。就扇面而言,精巧有余,而浑厚不足,可作封底之用也。
《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提出以普通话作基础,实行声韵改革。这是从语言发展现状出发,获得*诗词效果,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必要措施。《中华诗词》杂志公布了两种声韵改革简表,一边试行,一边听取意见,准备经过认真研究,综合为一种试行简表。
据此,《中华诗词》编辑部组织力量,对公布的两种简表以及诗词界传用的几种简表,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和归纳,征求了一些诗词作者的意见,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出了《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以下简称《简表》)。在此基础上,又邀请全国著名语言学家、音韵学家专门进行座谈,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参考和借鉴了现代音韵学家对普通话音韵的研究成果。现将《简表》正式公布试行。下面,对于这个简表制定时所考虑、所参照、所依据的几个原则性的问题,向读者做一简要的说明。
1、韵部划分的依据——普通话
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支齐姑。为了便于记忆,可用两句七言韵语来代表14个韵部:中华诗国开新岁,又谱江涛写玉篇。
2、韵部划分的标准——同身同韵
用《汉语拼音》注音,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韵母中开头的i、u、ü,称为韵头;韵头后面的元音部分称为韵腹,它是韵母发音的主部;韵腹后面的辅音部分,即n、ng,称为韵尾。韵腹和韵尾合称韵身。
有的韵母没有韵头,只有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尾,韵腹即是韵身。显然,韵身相同的字,发音取同一收势,读起来是和谐统一的,因而是押韵的。所谓“同身同韵”,即是将韵身相同的字,归于同一韵部。这样就使音韵划分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和尺度,从而使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考虑到汉语拼音使用英文字母时的具体情况,在判字“同身”时,对个别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用《注音字母》注音,韵头称为介母,没有韵尾,韵母即是韵身。韵母相同,自然同韵,同身等韵就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3、平仄区分的原则——只分平仄,不辨入声
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不再区分入声字。这样,每个韵部实际上自然分成了平声、仄声两个部分。用入声韵的词牌曲牌,用新韵时改用仄声。为了同时使用《平水韵》时更加方便,在每个韵部的后面标出该韵部平声字中所含的原入声字。仄声部分中的原入声字不再标出。
4、多音字的归属原则——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对于多音字,根据其不同的读音,分别归属于相应的韵部。在使用时,根据该字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确定其读音,从而确定其所属韵部及其平仄划分。
5、与旧韵书的关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一般说来,新韵比旧韵要简单、宽泛,且容量大,这对于繁荣诗词创作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这并不妨碍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的原则。而且,即使使用新韵,也可以使用比《中华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这就是“宽不碍严”的原则。
声韵改革是一件大事,不是一蹴而就的。《简表》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通过一个阶段的试行,还要进行修订和完善。希望这个《简表》能够对广大诗词作者和爱好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希望诗坛能够涌现出一大批使用新声韵的好诗,这是我们公布这个简表的根本目的。
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
e与o在汉语拼音中发音的区别,是依赖于声母的,当其与b、p、m、f相拚时,发o音,与其它声母相拚时,发e音。它两个其实是一个韵母,只是与不同的声母相拚时,才造成了读音的微小差别。《平水韵》同归五歌,《十三辙》同入“梭波”,说明古时差别更小。《注音字母》中用ㄛ、ㄜ表示,采用两个形近的字母,正是反映了读音的实际情况。因此,把e、o归入同一韵部,是在实际发音上是不违反“同身同韵”的标准的。
eng、ong同韵。
韵母ong的使用,只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特殊处理。从音韵学角度上讲,ong、iong的韵腹都不是o,而是e,即应为ueng、ǖeng,其韵身都是eng。《汉语拼音方案》中还有一个韵母ueng,与ong同音,可见ong与ueng是等效的。在《注音字母》中,ong、iong即为ㄨㄥ、ㄩㄥ。介母不同,韵母同为ㄥ,其与eng同身同韵的状况,更是一目了然。《平水韵》分为一东二冬八庚九青十蒸,至《十三辙》统归中东,反映出古人已经认识到它们可以是同韵的。
ie、ue的韵身不是e,而是ê。
我们所说的“同身同韵”的标准,是以字的实际读音为依据的。《汉语拼音方案》为了简便,对个别字母的使用做了调整。比如,ie、ue中的e实际应是ê,即《注音字母》
中华诗词是娱乐休闲文学小说行业领先的网站,中华诗词于2020年2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中华诗词,中华诗词网站网址是:http://www.shi-ci.com,世界网址综合分析中华诗词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中华诗词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