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上海师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上海市重点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主校区,占地面积16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5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5.9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7.1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场所7.7万平方米;两个中心图书馆藏书近256万册、有21个电子图书数据库和4个具有馆藏特色的资料库。全校固定资产总值近13.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3.68亿元。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3,208人,研究生3,187人,夜大学学生13,847人。学校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182所高校和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了协作交流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四个国家签有5个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校的一年以上长期留学生685人。建校5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12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在上海中小学中,近70%的中小学教师和近70%的中学校长都是学校的毕业生,其中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如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唐盛昌和刘京海 、全国优秀校长吴小仲和高润华、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童莹莹和张育青等是学校毕业生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3733人,研究生4625人,夜大学学生14391人。学校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9所高校和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了协作交流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四个国家签有5个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校的一年以上长期留学生798人。学校在日本广岛福山大学和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建有两所孔子学院。建校5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14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在上海中小学中,近70%的中小学教师和近70%的中学校长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其中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如上海市教育功臣唐盛昌、刘京海、仇忠海和叶佩玉,全国优秀校长吴小仲和高润华,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童莹莹和张育青等是我校毕业生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学校定位
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能级社会服务和高品位文化传播的基地,教师教育特色鲜明,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居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部分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文理工协调发展的开放式、综合性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高举师范教育的大旗,发挥师范大学文理科的学科优势,秉承技术师范学院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历史传统,强化教师教育的特色,努力把学校办成文、理、工协调发展,贯穿教师教育的综合性大学。
形成和完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格局,稳定本科招生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拓展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具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培养合理结构的,对上海及区域发展有重要贡献率的“国际化、综合性、高水平”一流师范大学。
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倾力保持文科优势,快速提升理工科实力和整体水平,凸现教师教育学科特色,强化艺术教育和旅游教育。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和建设专业,新增专业数主要用于社会发展急需、体现学校特色和错位竞争优势的目录外专业,对社会需求不大的长线专业实施隔年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学术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为旗帜、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008人,其中专任教师1,65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46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031人,占专任教师的61.2%,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1人。此外,还组建了一支50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包括5位院士级的特聘教授、30多位长期聘用的外籍教师。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3733人,研究生4625人,夜大学学生14391人。学校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9所高校和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了协作交流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四个国家签有5个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校的一年以上长期留学生798人。学校在日本广岛福山大学和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建有两所孔子学院。建校5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14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在上海中小学中,近70%的中小学教师和近70%的中学校长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其中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如上海市教育功臣唐盛昌、刘京海、仇忠海和叶佩玉,全国优秀校长吴小仲和高润华,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童莹莹和张育青等是我校毕业生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4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古典文献专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典文献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旅游会展经济与管理、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影视传播、英语、应用化学和生物技术等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上海地方高校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源化学实验室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都市文化、计算科学和比较语言学是三个设在我校的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此外,学校还拥有1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5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
机构概述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学术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为旗帜、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982人,其中专任教师172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68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212人,占专任教师的70.3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24人。此外,还组建了一支537人左右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包括5位院士级的特聘教授、100多位外籍教师。
上海师范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和语言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尤其建立了很有特色的上海师范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其中包括前沿科技、理论与系统跨学科研究中心等,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
学校下设18个二级学院、104个研究机构。另设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是我校与共青团上海市委共建的、旨在培养高层次青少年教育与研究人才的二级学院。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等机构也设在我校。学校还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老年大学。
目前上海师范大学的教学单位分为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和跨学科类五大类。
理学部
数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人文学部
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社会科学部
商学院(原金融学院于2012年并入)、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体育学院、旅游学院
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跨学科类
继续教育学院、进修学院、行知艺术学院
科研中心
研究所 研究中心 研究室等数家研究中心。
孔子学院
学校在密苏里大学、日本广岛福山大学和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建有三所孔子学院。
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教育改革
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修订了教学计划,加强了基础教学,充实更新了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学分制,提高选修课的比例,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修读辅修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并推荐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学校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主校区,占地面积16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7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5.9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8.1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场所7.9万平方米;两个中心图书馆藏书近411万册、有近100多个电子图书数据库和4个具有馆藏特色的资料库;建在我校的上海高校瓷器博物馆是上海市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因古籍数量达10万册以上且善本古籍达3千册以上,经国务院专家组审批通过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校固定资产总值18.8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5.09亿元。
文化积淀
在上海坚实地迈向建成我国经济、金融、贸易三个中心和多功能、开放型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之际,我们上海师范大学跨入了“不惑”之年。此时此刻,我们欢欣鼓舞,精神振奋,充满着欢庆和胜利的喜悦。
上海师范大学是为上海培养中等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是新教师的摇篮。她从诞生之日起,就同上海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同上海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上海师大是上海人民的师大。她伴随着上海社会主义事业成长、发展壮大,度过了四十个不平凡的春秋。
风雨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四十年确是短短一瞬间,但抚今追昔,我们却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我们学校之所以有今天,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大的发展,主要因为有上海市委、市府,市教卫办、高教局、教育局和徐汇区党政领导的长期关怀,有兄弟院校和全市各中学的真诚帮助,有广大校友和国际友人的热情支持,有学校历任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敬业奋进。在此,让我们向曾经为上海师大建设、发展作过贡献的所有同志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使上海真正发挥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跻身于现代国际大都市之列,就必须大力提高上海人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良好的人才大军。这就首先要抓好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为以培养上海中学教育师资为天职的上海师大,与实现振兴上海的伟大战略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谈话以来,在市委、市府领导下,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并已初见成效。这些都已写入我们这部校史之中。
展望前景,任重道远。今年市政府作出重大决定,我校同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这标志着上海人民赋予我们更加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责任,寄予我们更高的期望。两校合并,对于充分利用各种办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办学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上海师范大学一定要认清历史责任,牢记时代嘱托,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努力为上海基础教育服务,努力为上海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努力为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上海师范大学的第五个十年,是跨世纪的十年。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为迎接和创造上海师大辉煌灿烂的新世纪而努力奋斗。
师大精神
“厚德”一词,源出于《易经》。《易·坤》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还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把“厚”和“德”联系在一起,谓“厚”“德”者可以“载”。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承载天下的重任,担负起宏大的事业。这里的“厚”字,是使动词,与“德”搭配,有“使道德充裕、厚实”的意思。古人非常重视“德”,他们把“德”,看成是和天地乾坤一样的大事情。我们今天提倡“文明修身”,“德”,就是其中的核心内涵。这里的“德”,包含了许多内容,包括“诚”、“信”、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品格、志向、趣味等等。大学承担着培养全社会精英“芯片”的重要任务,所以,特别要强调一个“德”字。做人,离不开“德”;身正为师,德高望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厚”与“德”都应该视为“修身”最重要的一环。
“博学”一词,源出于孔子的《论语》。《论语·雍也》篇说:“君子博学于文,
上海师范大学是教育网站高校大学行业领先的网站,上海师范大学于2020年6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网站网址是:http://www.shnu.edu.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上海师范大学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