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简介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网址:.是由重庆市石柱县人民政府主办,利用政府的设备、网络和信息等资源整合建设而成。围绕石柱概况、政务公开、全渝通办、招商引资、问政咨询的网站功能定位。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处东经107度59分至108度34分,北纬29度39分至30度32分之间,是三峡库区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南邻彭水县,西南靠丰都县,西北连忠县,北与万州区接壤。全县幅员面积3012.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万公顷,森林面积11.53万公顷。石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七曜山、方斗山两大山脉平行排列斜贯全境,形成两道天然屏障,横亘南北,形成“两山夹一槽”的特殊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状下降。*海拔1934.1米,*海拔119米。境内以中山、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水充沛。
石柱之地,古为《禹贡》梁州之域。西周、春秋时属巴国“南极黔涪”领地。战国时期先后分属楚黔中地、秦黔中郡。秦至东汉年间以境内七曜山为界分属巴郡、黔中郡和临江县(今忠县)、涪陵县(今彭水县)。三国至十六国成(汉)时期属涪陵郡涪陵县。南北朝至北周分属巴郡(今重庆市)、临江郡之临江县(今忠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浦州(今万州)之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为石柱建县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石砫 宣抚司始理民事,隶重庆卫。天启元年(1621年)升为宣慰司,隶夔州府(今奉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土归流,置石砫厅,仍隶夔州府。二十六年(1761年)升为石砫直隶厅,直隶四川省。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石石主 县,隶川东道。二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十月先后隶四川省第八(署址酉阳)、第九(署址万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砫隶涪陵专区。1959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改石砫县为石柱县。1983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88年6月至2000年6月先后隶四川省、重庆市黔江地区(开发区),2000年7月直隶重庆市。
石柱县是以古代巴人为主体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栖息地之一。1985年,全县428645人中:土家族227017人,占52.96%,汉族200845人,占46.86%,其次有苗族759人、蒙古族7人、回族7人、满族4人、布依族2人、朝鲜族2人、白族2人,计783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共计227800人,占总人口的53.14% 。 1986~2000年,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落实民族政策,恢复少数民族成份,汉族改为土家族和婚嫁、繁衍及工作调动,少数民族及人口不断增多。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少数民族由1985年的7个增至28个,全县共有民族29个(包括汉族),总人口484876人(男248402人、女236474人),其中土家族348790人(男18175人、女167033人),占总人口的71.93%,汉族134657人,占27.77%;其次有苗族961人、维吾尔族96人、蒙古族67人、独龙族44人、侗族33人、哈尼族31人、瑶族29人、朝鲜族26人、满族25人、回族23人、布依族16人、藏族12人、壮族12人、彝族8人、黎族8人、傣族7人、鄂温克族6人、畲族4人、佤族3人、珞巴族3人、白族2人、水族2人、土族2人、塔吉克族2人、门巴族、基诺族和撒拉族各1人、未识别民族4人,共计1429人,占总人口的0.3%,全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23%。 全县总人口52.41万人,总户数15.49万户,其中非农业人口8.13万人,男性27.12万人;出生人口5982人,死亡人口3009人,人口出生率11.32‰,人口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长率5.63‰,常住人口43.34万人。
自该县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石柱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到2006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29.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29.34亿元,辖区内财政收入达2.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6:32.7:38.7。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县目前拥有工业企业850余家,工业总产值达 亿元。其中产值2000万元的有4家,产值上1000万元的有10家。销售上5000万元的有3家,销售上2000万元的有9家,利税上百万元的有13家。 特色种养业稳步壮大。农业总产值6.88亿元,其中,牧业产值5.17亿元,林业产值0.40亿元,渔业产值0.1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11亿元。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到2006年,全县粮食产量达24.53万吨,蔬菜8.95万吨,黄连1040吨,烤烟4972吨,茶叶189吨。畜牧业稳步发展,到2006年,生猪出栏30.92万头,牛出栏3.85万头,羊出栏2.51万只;猪、牛、羊分别存栏27.99万头、9.6万头、5.16万只;家禽存栏145.9万只。农业标准化实现新的发展,认定县级名牌农产品10个,申报市级名牌农产品4个,其中“神农”牌黄连、“山之纯”和“福吉利”莼菜获准重庆名牌农产品称号。林业发展健康发展,完成造林269公顷,其中退耕还林2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3%(含四旁树)。 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全县目前拥有公路243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991公里,交通运输业比去年同期增加值1.26亿元,客运量达445万人次,公路货运量561万吨,客货运周转量3.44亿吨公里。"一纵两横"的县城骨架干线公路已具雏形。同时,打通了向西沱长江深水港,忠县、利川、丰都、万州等出口,打破了制约石柱经济发展的"瓶颈"。 电信邮政事业稳步发展,到2006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12亿元,增长14.8%。固定电话装机5.39万门;小灵通用户2.19万户,宽带上网用户5513户;移动电话用户5.96万户。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39.8%提升到了55.0%,农村移动电话用户4.28万户。 投资拉动更加强劲。到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4亿元,增长28.6%。其中,项目完成投资27.68亿元,增长31.2%;房地产企业投资6532万元,增长0.5%;其它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
2001年7月17日,县、乡镇机构改革,撤销南宾、下路、临溪、马武坝、西沱、沙子、悦来、黄水8个中共区工委。撤销南宾、西沱、黄水、临溪4个镇及大歇、凤凰、灯盏、华丰、双庆、大河、三店、永和、河坝、下路、金彰、三树、三星、五斗、三汇、六塘、天泉、马武、石流、木坪、都会、万宝、黄鹤、漆辽、沙子、蚕溪、捲店、栗新、湖镇、官田、中益、东木坪、洋洞、冷水、悦来、龙沙、鱼池、黎家、中兴、王场、 沿溪、坡口、万朝43个乡;保留枫木、河嘴、洗新、新乐、金铃、金竹、石家、桥头、三益、王家、黎场11个乡行政区域不变;新设南宾、西沱、黄水、临溪、悦崃、龙沙、鱼池、下路、沿溪、沙子、马武、王场12个镇;大歇、三河、三星、六塘、黄鹤、木坪(2002年8月20日,更名为龙潭乡)、中益、冷水、万朝9个乡。2002年12月25日,调整村、组建制。将全县原有的496个村、2938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居委会、47个社区居民小组调整为227个村、1283个村民小组、16个社区居委会、67个社区居民小组。2006年底,全县辖12个镇、20个乡,有217个村、1235个村民小组、2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6个社区居民小组。截止2007年6月底,全县辖12个镇、20个乡、有214个村、1221个村民小组、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1个社区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52.41万人,总户数15.49万户,土家族占72.30%,县政府驻南宾镇。
唐武德二年(619)分浦州(今万州区)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隶临州(今忠县),为石柱建县之始。南宋建炎三年(1129),于南宾县水车坝设石砫安抚司,节制九溪十八峒。明洪武八年(1375)置石砫宣抚司,始设土司。十四年(1381)撤南宾县,部分县地并入丰都县,其余县地归土司管辖,成为一个政区,隶重庆卫。天启元年(1621)升为石宣慰司,隶夔州府(今奉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土归流,置石砫厅,直隶四川省。民国二年(1913)改为石砫县。二十四年(1935)隶四川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三十七年(1948)改隶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9日石 砫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涪陵专区。1959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改为石柱县。1983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石柱县从涪陵地区划归黔江地区管辖。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成立,石柱县随黔江地区成建制划归重庆。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处东经107度59分至108度34分,北纬29度39分至30度32分之间,是三峡库区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南邻彭水县,西南靠丰都县,西北连忠县,北与万州区接壤。全县幅员面积3012.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万公顷,森林面积11.53万公顷。石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七曜山、方斗山两大山脉平行排列斜贯全境,形成两道天然屏障,横亘南北,形成“两山夹一槽”的特殊地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状下降。*海拔1934.1米,*海拔119米。境内以中山、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水充沛。
一是生物资源呈多样性。全县目前拥有有野生植物2216种,树种197个,其中珍贵树种有水杉、三尖杉、红豆、银杏、桢楠、珙桐等;是“活化石”古生水杉仅存地之一,国家挂牌保护的水杉母树有28株;树龄500年以上,一级挂牌保护的树种水杉、铁定杉、红豆杉、银杏四种共128株;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银杏、板栗等森林食品94种;草地5.07万公顷(其中3333.33公顷以上的草场有4处);野生动物441种,国家保护动物52种,其中一级保护9种,二级保护43种;中草药17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06种。
二是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天然气、铜、铁、铝、锌、银、镉、金、磷、石灰石、大理石等20多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55亿吨以上,远景储量3亿吨;铅锌矿探明储量220万吨、远景储量40亿吨以上;石英砂岩(硅矿)探明储量1.37亿吨,远景储量40亿吨以上;天然气探明储量2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2400~40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200亿吨。
三是绿特资源量大质优。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主要有黄连、天麻、山茱萸、何首乌、佛手、青蒿、银花、厚朴、杜仲、黄柏等200多个品种,石柱黄连尤为著名,是中外闻名的“黄连之乡”,常年在地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60%以上和世界年产量的40%以上。种植辣椒16万亩,是川渝鄂地区辣椒*大县;种植莼菜1万亩亩,规模居全国三大基地之首;长毛兔圈存稳定在250万只左右,始终保持了全国长毛兔*大县的优势地位。年出栏优质肉牛4.5万头、山羊5万只。四是旅游资源独特。具有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土家风情的特色旅游业快速起步。有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称为万里长江*街。有全市最美的草场——千野草场,是喀斯特地貌大观园,可体验草原土家人,燃烧火棘情、千姿万年笋、浪漫江边行的意境。有全市最美的森林——大风堡原始森林,有绝佳的避暑、度假、休闲胜地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可畅游原始森林大风堡、土家乐园毕兹卡绿宫、高原明珠黄水月亮湖、中国一号水杉母树等景点。还有千年古刹银杏堂、秦良玉古战场遗址万寿寨、龙河岩棺群等景区景点。 在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龙骨寨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六塘乡境内。 沿黔石公路可达。是集游览观光、避暑休闲、佛教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山岳型森林佛教旅游胜地。因山型似飞龙而得名。1993年向社会开放。龙骨寨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寨顶面积2000平方米,*海拔1543米,寨高500米。龙骨寨素有第二“峨嵋”之称。明嘉靖年间,法号“哪佗”的和尚,受“峨嵋”长老之令,寻访养性修行之仙境圣地。后在龙骨寨建寺庙,筑殿堂。“哪佗”大师收集整理上报的龙骨寨资料现存在峨嵋山金顶大庙之中。整座山寨极其雄伟秀丽,神奇隽永,四周悬岩跌宕,险象还生
石柱县是政府组织地方政府行业领先的网站,石柱县于2020年7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石柱县,石柱县网站网址是:http://www.cqszx.gov.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石柱县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石柱县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