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简介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
周代,潼南一带属巴国。
秦朝,实行郡、县制,潼南分隶巴、蜀二郡。
西汉,汉高帝时,潼南涪江一带属广汉郡广汉县。武帝时,潼南琼江一带属犍为郡。
蜀汉,潼南涪江一带属广汉郡德阳县,琼江一带仍属犍为郡。
西晋,李特据蜀,设德阳郡,领德阳一县。东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置遂宁郡(郡治在今重庆市潼南县境原大佛乡下县坝),领德阳县。孝武帝时,分德阳县设晋兴县,为潼南境内置县之始。
南北朝,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晋兴县更名始兴县,隶怀化郡。北周,始兴县隶石山郡,领潼南涪江一带;另置安居郡,潼南琼江一带隶安居郡柔刚县。
隋朝,废郡置州,始兴县隶遂州,柔刚县隶普州,另置隆龛镇。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改柔刚县名安居县。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始兴县名青石县,潼南分隶安居、青石两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遂州改称遂宁郡,青石县隶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升隆龛镇为隆龛县(县治在今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瓦子堡),辖潼南琼江一带,隶资阳郡。
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遂宁郡复置遂州,仍领青石县。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普州,隆龛县隶普州。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分青石县置遂宁县(县治在今重庆市潼南县原大佛乡下县坝)。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龛县名崇龛县。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移县治于东流溪坝。
宋代,宋太祖干德五年(967年),降崇龛县为镇,并入安居县,隶普州安岳郡。神宗熙宁六年(1703年),青石县并入遂宁县,次年,复置青石县。
元朝,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县治自戴场坝迁巴川镇,戴场坝一带划归遂宁县。至元十九年(1282年),并遂宁、青石二县入小溪县,隶遂宁州。至此,县境不再设县治。
明朝,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宁州为遂宁县,并小溪县入遂宁县,隶潼川州。潼南全境为遂宁辖地。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并蓬溪县入遂宁县。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分置蓬溪县。遂、蓬分县,涪江左岸地域属蓬溪,涪江右岸地域留遂宁。
清代,顺治十年(1653年),并遂宁县入蓬溪县,顺治十七年(1660年),复分置遂宁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为府,领三台、射洪、盐亭、中江、蓬溪、遂宁、安岳、乐至等八县,直至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新建东安县,由省直辖。民国二年废省改道,东安县隶川北道潼川府。民国三年,川北道改名嘉陵道,东安县更名潼南县。民国十八年,废道府建制,潼南县由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实行行政督察区制,潼南县隶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50年,潼南县隶川北行署遂宁专区。1952年9月,潼南县隶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遂宁专区并入绵阳专区,潼南隶属绵阳专区。1976年1月,潼南县由绵阳地区改隶江津地区。1981年,江津地区改名永川地区,潼南隶属永川地区。
1983年4月,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潼南县亦隶属重庆市。
1997年,潼南隶属重庆直辖市。
2015年4月,撤销重庆市下辖的潼南县,设立潼南区,相关的行政区域界线、政府驻地均未做调整。
潼南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部,地处渝蓉直线经济走廊。地处东经105°31′41″至106°00′20″、北纬29°47′33″至30°26′28″之间。东西阔47公里,南北距72公里,幅员面积1583平方公里。东邻合川区、铜梁区,南接大足区,西连四川安岳县、安居区、船山区,北与蓬溪县、武胜县相邻,与嘉陵区相望。
潼南区属重庆浅丘地区,海拔一般在300-450米之间。主要河流涪江、琼江自西北向东南平行流经县境。
潼南区地质构造属平缓褶皱区,龙女寺半环状旋转构造体系。
潼南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9℃,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极低温为一3.8℃;无霜期长,年平均霜期仅5.5天。年均降雨量为99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28.4小时。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阴雨、洪涝、冰雹、大风、霜冻等。
截止到2013年底,潼南区有2个街道、20个镇。为梓潼街道、桂林街道、上和镇、龙形镇、古溪镇、宝龙镇、玉溪镇、米心镇、群力镇、双江镇、花岩镇、柏梓镇、崇龛镇、塘坝镇、新胜镇、太安镇、小渡镇、卧佛镇、五桂镇、田家镇、别口镇、寿桥镇。
梓潼街道位于潼南区中部。幅员面积127.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7个社区。渝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紧邻渝遂快速铁路,至重庆、成都均只需1小时。
桂林街道位于潼南区中部偏北,为县政府所在地。幅员面积96.1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个社区。渝遂快速铁路、渝遂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潼古路、玉潼路、群桂路贯通,村道网络已全部建成。
上和镇位于潼南区东部。幅员面积68.2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涪江河沿境而过。
龙形镇位于区城东北部。幅员面积80.3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王兴公路、龙上路、龙檬路横贯境内,交通极为便捷,区位优势突出,为潼南“东北门户”。
古溪镇位于潼南区北部。幅员面积110.0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为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重庆市中心镇、重庆市卫生镇,潼南县城市副中心。
宝龙镇位于潼南区东北角。幅员面积42.32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王兴公路穿境而过。
玉溪镇位于潼南区西北部。幅员面积54.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遂渝快速铁路穿境而过,涪江纵贯全境。
米心镇位于潼南区最北端。幅员面积51.9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是潼南对外开放的北部窗口。
群力镇位于潼南区西北部。幅员面积48.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
双江镇位于潼南区西部。幅员面积119.4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首批中心镇、重庆市经济百强镇之一。
花岩镇位于潼南区西北部。幅员面积25.3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花岩镇是西南片区七彩山鸡养殖基地和矮柱密梨种植基地。
柏梓镇位于潼南区西南部。幅员面积134.75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个社区。为潼南县经济十强镇。319国道过境。
崇龛镇位于潼南区城西北部。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有陈抟山、八角井、会仙桥、明月山等文物古迹。
塘坝镇位于潼南区中部偏南。幅员面积101.5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个社区。是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百强镇。
新胜镇位于潼南区西南部。幅员面积52.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距国道319线9千米,距遂渝高速公路13千米。
太安镇位于潼南区西南部。幅员面积61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为重庆市级经济百强镇。
小渡镇位于潼南区东部。幅员面积88.2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国道319线、省道205线穿境而过。
卧佛镇位于潼南区南部。幅员面积96.7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省道205线、小卧路横贯全境,距319国道仅14公里,距遂渝高速公路出口仅16公里。
五桂镇位于潼南区最南端。幅员面积32.9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省道205线贯穿全境。
田家镇位于潼南区城东南部。幅员面积63.1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
别口镇位于潼南区东部。幅员面积41.3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
寿桥镇位于潼南区东南部。幅员面积20.94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与铜梁县两面接壤。
潼南区属重庆浅丘地区,海拔在300—450米之间,其中丘陵面积达1256.11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9.4%,河谷面积122.6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8%,台地面积74.8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7%。
潼南县农业常用耕地面积727979亩,其中田400438亩,土327541亩。耕作土壤,成土母质以遂宁组母质为主,占耕地的62%,沙溪庙组母质占25.3%。
以潼南区为中心的川中油田天然气储量达300多亿立方米,已布井60馀口,年开采量37亿立方米,岩盐储量100亿吨。
潼南区境内有大小河流75条,水电蕴藏量14万千瓦,可开发12.7万千瓦;水电自备电站7座,装机3.28万千瓦时,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实现了与国家电网并网。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潼南县常住人口为64万人(户籍人口为95万人)。
2010年,潼南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2.32万人,占总人口的50.5%;女性为31.68万人,占总人口的49.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100。
2010年,潼南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2.46万人,占总人口的19.47%;15-64岁的人口为42.99万人,占总人口的61.1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55万人,占总人口的19.36%。
2010年,潼南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含大专)程度的2.15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5.69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20.32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27.68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354人,高中程度的为8896人,初中程度的为31756人,小学程度的为43247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28万人,文盲率为6.36%。
2012年,潼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75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产业增加值37.6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67.6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57.43亿元,增长1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301元,比2011年增加2389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2.8:41.4:35.8调整为23.2:41.6:35.2。
2013年,潼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77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产业增加值40.90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87.47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62.40亿元,增长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407元,比2012年增加4106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3.2:41.6:35.2调整为21.4:45.9:32.7。
2012年,潼南区三农总产值达54.3亿元,增长5.9%。其中:农业总产值39.2亿元,增长6.4%;林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4.5%;牧业总产值11.6亿元,增长4.4%;渔业总产值1.5亿元,增长6.0%。
2013年,潼南区三农总产值达58.83亿元,增长8.3%。其中:农业总产值42.57亿元,增长8.5%;林业总产值1.87亿元,增长7.0%;牧业总产值12.36亿元,增长7.0%;渔业总产值1.68亿元,增长14.5%。
2012年,潼南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08.74万亩,增长2.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8.08万亩,下降0.4%;经济作物物播种面积120.67万亩,增长4.0%。粮食总产量达到37.31万吨,增长3.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81万吨,增长15.0%;蔬菜产量163.14万吨,增长7.0%;瓜果产量3.32万吨,下降0.5%。
2013年,潼南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13.56万亩,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7.61万亩,下降0.53%;经济作物物播种面积125.95万亩,增长4.4%。粮食总产量达到37.70万吨,增长1.04%。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09万吨,增长7.3%;蔬菜产量172.73万吨,增长5.88%;瓜果产量3.36万吨,增长1.2 %。
截止到2012年底,潼南区森林拥有面积达36702公顷,其中,2012年造林2460公顷。
截止到2013年底,潼南区森林拥有面积达64800公顷,其中,2013年造林333公顷。
2012年,潼南区生猪出栏71.63万头,增长2.9%;牛出栏0.38万头,增长2.7%;羊出栏1.04万只,增长3.9%;家禽出栏298.91万只,增长9.2%;兔出栏39.99万只,增长30.0
潼南区是政府组织地方政府行业领先的网站,潼南区于2020年3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潼南区,潼南区网站网址是:http://tn.cq.gov.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潼南区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潼南区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