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园简介
广西药用植物园 欢迎您!
我国有药用植物11020 种 (含下等级别1208 个),这些植物形态多样,有乔木、灌木、草本,分布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中相当一部分除药用外,还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 年版有药用植物606 种,有观赏价值并已收录《中国花经》的植物有179 种,约占30%,照此推算,11020 种药用植物中有观赏价值的药有3300 多种。因此按园林设计的要求,完全采用药用植物建设一个园林化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特点的药用植物园是完全可能的。用药用植物制作园林景观是中国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中医药结合的产物,将成为我国园林艺术的一大特点, 对世界园林园艺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植园的建立就是用园林的方式来体现中医药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各民族传统医药学,为人们的生存空间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由于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逐步释放出具有一定医药作用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作为自然疗法中的一种。品种繁多的药用植物的集中种植也为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药用植物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植物专类园是指有特定的主题内容,以具相同特质类型(种类、科属、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利用价值等)的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以植物收集、展示研究、观赏为主,兼顾生产的主题园。植物专类园既是植物园收集和迁地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开放园区,也是植物园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还可集中展示植物园的造园艺术和地域特色文化。药用专类园即以药用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以药用文化为主题的专类园。
在学校内或学校附近设置专类园,集教学、科研、科普教育于一体,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种植资源保存等多方面的功能,在学校建设与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植物园与中医药旅游相结合的产物,此类药用植物园以旅游休闲为目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地理位置与气候
北京药用植物园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地处北京市西北郊风景区百望山山下,距市区10公里。东经116°25′,北纬39°47′。海拔50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12℃,年降水量为600毫米。
发展历程及资源介绍
北京药用植物园于1984年随药用植物研究所的成立在原标本园(1955年创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全园现有土地面积20公顷:展览区和教学实习区12.5公顷,繁育区3公顷,保种区2.5公顷,引种驯化试验区2公顷,展览温室1800平方米,研究试验温室200平方米,共收集药用植物1300种(不含品种),并拥有大型种质低温贮藏库(900个种,1500号种子)及各类专业实验室。科技人员12名,分别从事植物分类、园艺栽培、植物生理生化、遗传育种、植物保护、国内外种质交换等研究和技术工作。管理人员及工人22名,从事植物园内各区的日常生产和管理。
由于中草药在祖国医学中的特殊地位,北京药用植物园越来越为人所熟悉和喜爱,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至今,该园已接待外宾、学者、友人、旅游团体近2000人次,其中不少是对中国中草药有浓厚的兴趣的名人。每年接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业学习参观和技术交流达3000人次以上。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我们还担负为第三世界国家培训人员的任务,先后有尼泊尔、朝鲜、泰国等国家的学员在我国学习,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成果及未来建设
北京药用植物园是卫生部、医学科学院*专业性药用植物园。建园方针是:科学的内涵,园林的外貌,以收集药典上常用中药、抗衰老中药为重点,科研、种质保存、生产、科普、旅游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窗口,北京药用植物园通过大量活植物标本,全面展示中国传统医学悠久历史及丰富的药用植物,起到沟通国内外药用植物研究的作用。我们先后开展了贝母、沙棘、何首乌、芦荟、石刁柏、番红花、唐松草、苍术、小蔓长春花等类群的综合研究并取得了成果。其中李亮教授"贝母打破休眠变一季为二季节的研究"获卫生部科学进步二等奖,并获准申报国家科学进步奖。中国友谊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植物之最》一书已将北京药用植物园列为中国*专业性药用植物园。
北京药用植物园正进一步发挥雄厚的资源和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为科研、生产、教学和旅游部门服务,为展示祖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及传统医学知识做出我们的贡献。
地理位置与气候
广西药用植物园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地处南宁市东郊,距市区8公里。位于东经108°19′,北纬22°516′。海拔72-113米。属亚热带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1.6℃,极端*气温40.4℃。极端*气温-2.1℃,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有7个月份,1月平均气温12.8℃,7月份平均*气温28.3℃,年日成照1827小时,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多集中在5-9月。年平相对湿度79%。
发展历程及资源介绍
广西药用植物园创建于1959年,当时称广西药物试验场,1963年改称广西药物研究所,1981年正式易名为广西药用植物园。建园30多年来,先后引种栽培了药用植物2130多种,药用动物11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的步伐加快了,由一个标本园发展成为中草药和民族药科研、生产、教学、科普基地,也是亚太地区面积*、栽培品种最多的药用植物园。
全园现有土地240公顷,其中药用植物栽培面积27公顷,林木54公顷,河流、道路、建筑用地27公顷,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药材展览区有11个。
广西药用植物园与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与12个国家20个地区的植物园有种子种苗交换关系。此外,还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提供实验材料和种子、种苗。还举办中草药培训中心,为社会培养中草药技术人材。
成果及未来发展
三十年来,广西药用植物园在开展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的同时,还进行了药物开发利用的研究。有关科研单位对我园引种的一些药用植物经过试验研究,生产出了临床疗效较好的药物,如"降压灵"、"风温药片"、"肝炎灵"、"健骨针"等。还开发了"南国可乐"、"胶股蓝茶"、"广西甜茶"等保健饮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共发表学术论文百馀篇,独立或合作出版了《田七栽培手册》、《中国本草图录》、《南方中草药栽培》、《中国植物园》(图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药用植物分支卷》、《名贵中草药高产栽培技术》、《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庭院观赏药用植物》等着作19本。获各级科技成果奖七项,其中"提高安息香出脂量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田七高产技术研究"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田七黄锈病防治研究"、"田七丰产因素研究"、"药用植物根瘤线虫研究"、"新法栽培茯苓提高产量的研究"、"人工繁殖黄粉虫及其饲养蛤蚧的研究",分别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一些成果通过推广应用已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广西药用植物园还承担了《濒危紧缺缺中草药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等十五个项目的研究。
地理位置与气候
贵阳药用植物园隶属于贵阳市科委。1984年8月筹建。地处贵阳市城南。位于东经106°42′,北纬26°28′。海拔1073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黔中原低中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198毫米。
贵阳药用植物园占地64.5公顷。目前,已建成药用植物标本园,已引进各类药用植物800多种。建有800多平方米的温室的和组织培养室.设有药材、药用植物引种驯化、药用园林、药用香料等研究室。
开展了大马革玫瑰引种栽培(6.6公顷),加工提油及副产品开发利用,西洋参引种栽培,石斛半夏的组织培养,三尖杉、桔梗、银花等100多种中草药的引种栽培研究。并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初步建立了联系和项目合作。
贵阳药用植物园将建成科研和生产兼顾,科普和浏览相容的中草药引种驯化研究基地,主要收集保存贵州地道药用植物,为开发利用贵州中草药资源和开放参观,普及中草药知识服务。
地理位置与气候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位于海南海榆东线208公里处的太阳河畔,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平均24.2℃, 年降雨量2500-3000毫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属典型的湿热带气候,是国内研究引种栽培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的理想基地。
发展历程及资源介绍
海南分所前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海南试验站,创建于一九六零年。为适应南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一九八三年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
分所现有土地200亩,在编42人,科技人员11人,其中中高级职称5人,拥有1380平方米的四层科研楼,一栋560平方米二层开发加工房,二栋168平方米的玻璃温房,四栋单层共计1530平方米的标本荫棚;有120亩进口南药科研基地和570种国内外药用植物标本园。海南分所设有科研部、科技开发部、海星实业开发公司及生产部。
该所作为股东单位将承担海南绿色中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定药材GAP和SOP制定、指导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同时利用现有人员、设备并通过绿色公司资金的注入组建"海南绿色中药材培育和种植中心",负责公司种植方面的工作。
海南分所风光秀丽,环境幽雅,吸引着不少中外游客,是科研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建所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万里、刘华清、王兆国等曾先后视察。李鹏同志题词"发展南药、为民解忧",对科研人员艰苦创业,为发展祖国南药事业所作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成果及未来发展
建所以来,取得了显着的科研成果,曾先后引种国外著名药用植物品种22个,有待研究开发的其它药用植物品种近百个;引种岛外品种150个,岛内品种200多个。同时阳春砂仁引种推广、白豆蔻引种栽培研究、丁香引种栽培研究、槟榔虫害防治技术等10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卫生部、广东省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并参加全国《农业百科全书》、《广东中药志》、《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等专着的编写工作。
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引种栽培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为国内中药材研究提供技术资料和种子、种苗;建立热带药用植物标本园,为发展国家中药材生产和科研工作保持原始材料和种质;为发展南药事业,扩大南药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挖掘整理开发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展国际间科技交往和合作研究等。
地理位置与气候:
南京药用植物园隶属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坐落在南京市北郊,距市区7.5公里。位于东经118°47′,北纬32°03′。海拔17~40米。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特色。年平均气温15.4℃,1月平均*气温-1.9℃,极端*气温-14.1℃,7月份平了高气温31.2℃,极端*气温43.0℃。年降水量1038.6毫米,4-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2%,夏季占42%,冬季占9.5%。
发展历程及资源介绍
1958年原南京药学院在栖霞山创建药用生物园,次年迁至现址。1964年以后改为单一的药用植物园,占地25公顷。园内山丘起伏,种植各类用植物1100馀种。1985年建立南京中药学院。次年,与原南京药学院合并为中国药科大学,本园成为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园。除保留原活标本区外,经精规划,以百馀种药用植物绿化全院环境,使全院成为一个药用植物园。活标本区按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分类系统种植,成为全院的科研、教学、实习基地之一。
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相继成立了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室、中药资源研究室。有科技人员30人(具高级职称的7人)。现有温室36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7000册,学术刊物300多种。
南京药植园与国内各药植园均有业务关系,不定期地进行种子、苗术交换。经常接待国内学者及非专业团体参观,开展交流科普教育工作。
建园以来一直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生长发育、引种驯化以及栽培种等多方面的研究。发表有"薏苡湿生性实验论证"、"天麻种子无菌萌发的研究"、"菜蓟在无性繁殖中枝叶序列性"、"忍冬全株花芽的分化发育"、"中国木贼科
药用植物园是生活服务旅游资讯行业领先的网站,药用植物园于2020年9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园网站网址是:http://www.gxyyzwy.com/Index.html,世界网址综合分析药用植物园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药用植物园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