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简介
嘉定位于经济龙头—上海的西北部,是建设中的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地。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建县于南宋嘉定十年,距今已有78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
嘉定境内唐代时设有疁城乡,故嘉定又别称“疁城”或“疁”。嘉定区前身为嘉定县。
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南宋嘉定十年(1217)置嘉定县,以年号为名,县署设于练祁市(今嘉定镇)。
建县时,春申乡领6个都,临江乡领8个都,安亭乡领6个都,平乐乡领4个都,醋塘乡领3个都,共27个都。都领区(区分正副扇及中上下),区领图,图领圩。淳祐年间,春申乡易名守信,临江乡易名依仁,安亭乡易名服礼,平乐乡易名循义,醋塘乡易名乐智。
元贞二年(1296)升为州治,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改为县。
明弘治十年(1497)县西北境分隶太仓州,尚领24个都668个图。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将领李成栋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死亡者至少达二万余人,史称“嘉定三屠”。清雍正二年(1724),析东境置宝山县。尚领15个都349个图。康熙十年(1671),知县赵昕赈灾,四乡分设粥厂。嘉庆十一年(1806),知县吴桓增设赈灾粥厂至31处。遂后,以厂代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光绪末年(1908),全县分1区33厂。宣统元年(1909),为举办地方自治,厂改称乡,吴行厂改名吴巷乡。
民国26年(1937)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一三”战争爆发。
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92年撤县设区。
截至2012年,嘉定区下辖3街道7镇1新区1市级工业区。
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中心位置在北纬31度23分,东经121度15分。南襟吴淞江(虬江),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总面积464.2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界线总长167.8461公里。全境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稍低。中心位置在东经121°15',北纬31°23'。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太仓市,昆山市毗连。市、区级河道蕰藻浜、练祁河、娄塘河横卧东西,向东流经宝山区直通长江和黄浦江;盐铁塘、横沥、新槎浦(罗蕰河)纵贯南北,与吴淞江、浏河相连。全区水面率7.71%。河道总长1800余公里,平均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约4公里。
嘉定区地处北亚热带北缘,为东南季风盛行地区,而热同季,降水丰沛,气候暖湿,光温适中,日照充足。据嘉定县气象站1959-1987年气象资料记载,年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1077.6毫米,雨日130.2天;年均日照2114.8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14.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无霜日数223天。
民国21年,调查统计,嘉定土地面积为72.32万亩,合482.13平方公里。民国24年,经实地丈量土地面积为70.94万亩(不包括部分浜斗水面积),合472.93平方公里。民国38年,土地面积为71.45万亩,合476.93平方公里。1955年,土地面积为70.17万亩,合467.8平方公里。1958年,上海市西郊区部分乡镇划归本行政县区,土地面积增加至74.37万亩,合495.80平方公里。1980年,经普查,实有土地为742665.44亩,合495.11平方公里。1984年,真如镇划归普陀区后,至1987年全县实有土地725486.3亩,合483.75平方公里。
以6类、16项、28目对土地进行分类统计。其中:耕地44.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93%;园地5800亩,占0.80%;林地5600亩,占0.77%;工矿用地12.92万亩,占17.81%;交通用地2.52万亩,占3.47%;水域面积11.04万亩,占15.22%。
嘉定地表径流量,丰水年1.88亿立方米,枯水年0.46亿立方米。年内6~9月的地表径流量丰于他月。
嘉定地下水自上而下,可分为一个潜水含水层和五个深度不同的承压含水层。
潜水含水层广布嘉定各地,总量约1.36万立方米/年。埋深1~3米,厚度4~12米。潜水位埋深为0.5~1.5米。*承压含水层仅在县城西部较为发育。顶部埋深20~40米,底部埋深27~50米,厚度4~15米。水量小、水质差(咸水),分布不稳定。水温在20℃左右。第二承压含水层含水总量982.2万立方米/年。顶板埋深55~75米,底板埋深95~115米,层厚25~50米。含水量丰富。水温19℃~20℃。第三承压含水层含水总量625.1万立方米/年。顶板埋深在110~125米,底板埋深130~150米,层厚6~35米。水温20℃~22℃。第四承压含水层含水总量1001.5万立方米/年。分上、下两个含水层:上层顶板埋深155~184米,底板埋深165~206米,层厚介于8~22米;下层顶板埋深219~233米,底板埋深227~247米,层厚8~14米。水温22℃~25℃。第五承压含水层含水总量526.3万立方米/年,其中淡水286.6万立方米/年,微咸水239.7万立方米/年。顶板埋深260~285米,底板埋深275~300米,层厚10~20米。水温24℃~27℃。
娄塘-嘉定镇-马陆-南翔一带蕴藏一定数量的第四系天然气,能就地开采使用。
方泰、娄塘地区有深层泥炭,属早全新统初期(距今1万年左右)形成的含有机质较低的炭质粘土和下更新统末期(距今1.2万年左右)形成的泥炭层,无多大经济价值。
东砂带:位于马陆乡境内,北起横桥北,西沿横沥西岸延伸,长2.2公里,宽100米,埋深一般在1.5米左右,最深2.75米,砂层厚度平均0.6米左右;中砂带:北起朱家桥镇北,向南经嘉西乡、马陆乡、封浜乡,长17.5公里,宽150米,埋深一般在1米左右,砂层厚度1.2米;西砂带:北起外冈镇西,南到方泰镇南,长7公里,宽20~80米不等,埋深0.5~2米之间,最厚的砂层有2.1米。砂中氧化硅含量高,可用于建筑和玻璃工业。
本区河流汉港众多,清光绪前,长途运输皆依水路,“商人而来者,舳舻相衔”。其时,水上专业货运路线,通往境外的有嘉定至苏州、松江诸线,境内的主要有县城至南翔、黄渡、娄塘、外冈、纪王诸线。清光绪三十年(1904)始有轮船客运。翌年,沪宁铁路筑至南翔,民国17年(1928),境内*条公路嘉罗公路筑成,陆上专业运输渐见兴起。民国18年和民国35年专业汽车客运和货运相继发端。到1949年,全县水运有客轮路线3条,专业货运从业人员533名,年运量10.83万吨;陆上有过境铁路1条(长28.36公里),公路4条(长66.7公里,密度为0.14公里/平方公里),长途汽车客运路线4条,汽车运输公司3家(载货汽车8辆、240吨)。
解放后,本县交通运输发展迅速,陆运尤甚。至1987年,全县陆上有铁路4条(长49.85公里),公路54条(长273.15公里,密度为0.56公里/平方公里);农村机耕路338条(长459.73公里,密度为0.9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客运线路16条,年运客136万人次;各种汽车3227辆,其中货车2342辆、1.18万吨位,年运量282.3万吨。水路有市县级航道22条(长229.18公里),可通航15~500吨位船只,乡级河道212条(长539.36公里)可通行5~30吨位船只;专业水运有拖轮和挂机船201艘、驳船323艘,年运量180余万吨。1988年10月31日,我国大陆*条按高速公路标准建成的沪嘉公路通车,长20.5公里,行车时速达120公里,12分钟即可通过全线。南翔北站位于金昌路以南,由于位于南翔铁路特等编组站的北部,遂称之为南翔北站。为沪宁城际铁路上的一座车站。车站等级为二等站,共设2台4线,其中正线及到发线各2条。
至2012年末,嘉定区已形成了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有序衔接的公共交通网络。全区有公交候车亭 399 座,公交线路100条,营运线路长度2062公里,区内长度665公里。本区公交企业营运车辆453辆,全年区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6015万人次。现有出租汽车870辆,其中区域性出租车760辆,客运量2242.5万人次。
地铁11号线已连接到嘉定和上海市区的诸多内环地铁线路。
民国37年(1948),全县有59430户,265668人。1949-1987年,全县户数由57134户增加至142203户,年递增2.4%;人口由264974人增加至504276人,年递增1.7%。1963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达30.6‰,是年起实行计划生育,至1987年,下降至5.35‰。1983—1985年,本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1987年,人口密度由1949年的每平方公里549人,增加到1042人。是年,全县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6.98%上升到了7.82%。
1987年,全县抽样调查1862户自1887—1987年的婚姻、家庭状况,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本县百年来婚姻、家庭观念及结构上的变化。
2011年,嘉定区登记常住户口199158户56208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800户46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4998人,占总人口的84.51%,比上年上升0.8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婴儿3634人(男婴1899人,女婴1735人), 出生率6.49‰。 死亡4428人, 死亡率7.91‰。自然增长率-1.4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12人。登记常住户口平均期望寿命82.63岁,比上年上升0.64岁。2011年,全区有来沪人员851416人,比上年增长8.37%。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嘉定常住人口为1471231人,其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28199人,占总人口的56.29%;汉族人口为1451226人,占总人口的98.6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005人,占总人口的1.36%。
本区主要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民国11年(1922),本县有僧尼110名,道士97名,伊斯兰教徒6名,天主教徒294名,基督教徒257名。民国22年,全县有僧道341名,其中男性271名,女性70名。民国23年,本县以宗教为职业的有328户,其中佛教86户,道教175户,伊斯兰教2户,基督教10户,天主教8户,其他47户。在信教的居民中,信奉道教的占53.35%,佛教占26.22%。天主教占2.44%,基督教占3.05%,伊斯兰教占0.61%,其他占14.33%。唯佛、道兼信者居多。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设置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被禁止,寺观大多改建为公共用房。1978年,县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重置宗教管理机构,恢复宗教活动。
至2012年,全区宗教事业发展良好,拥有护国教寺、菩提教寺等众多佛教寺庙以及基督教、天主教堂等教堂。
2012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9764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7388元,比上年增长13.9%。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0%。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3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7.3平方米。
2012年全年自来水用水量15395.0万吨,比上年上升2.6%,其中工业用水8397.5万吨,比上年上升2.7%,非工业用水1842.6万吨,比上年上升13.6%。居民生活用水5154.9万吨,比上年上升0.9%。至年底全区天然气用户数达到25.5万户,用气量13562.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居民用气量4233.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8%;液化气供应总量为3.2万吨。
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贯彻“面向工农兵”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境内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医技人员不断增加,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医疗设备渐趋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逐步形成和健全。1987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542所,其中县级综合医院3所,中医院1所和专科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17所,卫生所2所,农村卫生室260所。有中西医技人员2682名,每千人有5.3名,病床2033张,每千人有4.03张。另有乡村医生479名、乡村卫生保健员188名。同年,全县医院门、急诊病人187.91万人
嘉定区是政府组织地方政府行业领先的网站,嘉定区于2020年2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嘉定区,嘉定区网站网址是:http://www.jiading.gov.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嘉定区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嘉定区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