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简介
青白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青白江区地处文化名城成都的近郊,原为古蜀三都之一新都属地,与闻名世界的广汉三星堆遗址相距不远。区域置于通往大北川和小北川的要冲,水路以毗河通向川东,故开发甚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古蜀鳖灵开凿金堂曾在此留下足迹。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域内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五代佛教华密六祖柳本尊、建立后蜀国的孟知样、宋儒谢弟兄、清代川剧创始人之一魏长生、四川义和团领袖廖观音、辛亥革命烈士彭家珍以及当代农学家彭家元、诗人流沙河等,为区内留下了众多的古迹。著名历史人物赵朴、正刚中、陆游、杨慎、王士祯等皆于此地留连,在诗篇中记录了对青白江的美好印象。
青白江区辖2个街道、7个镇、2个乡:红阳街道、大弯街道、弥牟镇、大同镇、城厢镇、祥福镇、姚渡镇、清泉镇、龙王镇、福洪乡、人和乡。
青白江区交通便利,区内公路、铁路网络纵横。国道京昆高速(G5)、沪蓉高速(G42)、国道108线,省道成金快速通道、唐巴公路穿境而过。通过国道108线或京昆高速(G5)往返于成都市区与青白江区之间,单边通行时间仅需15~20分钟,青白江区自筹资金建设的高等级公路唐巴路青白江段和城太路,是连接成绵、成南、成渝三条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经济价值和交通价值都十分重大。横穿越该区境内的有宝成线、成渝线、达成线、北环线等几条干线铁路。区内的成都铁路口岸是国家二类口岸,可就地办理“一关三检”手续,集装箱可以在此出关运达世界各地。成都铁路局*货运编组站距区政府所在地仅5公里。
青白江区加大对公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和规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全区开行客运班车线路26条,农村客运线路24条,营运里程979公里,客运企业8家,有客运站点6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区客运站;三级站2个——城厢、清泉客运站;简易客运站3个——人和、合兴、弥牟客运站。
青白江区内教育体系完备,涵盖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各级教育资源。
原为新都属地。1960年建区。因境内清白江而得名。
1999年,青白江区辖城厢镇、大湾镇、弥牟镇、清泉镇、大同镇、祥福镇、姚渡镇、日新镇、合兴镇、华严镇;玉虹乡、龙王乡、福兴乡、人和乡、云顶乡。
2004年5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13号)同意青白江区撤销大弯、华严、日新、合兴4个镇和玉虹、云顶2个乡。原大弯、华严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
制。将原玉虹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城厢镇;城厢镇人民政府驻城厢。将原日新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祥福镇;祥福镇人民政府驻康家渡。将原合兴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龙王镇;龙王镇人民政府驻龙王庙。将原云顶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清泉镇;清泉镇人民政府驻廖家场。
2004年,青白江区辖2个街道(大弯、红阳)、7个镇、2个乡,12个社区委员会、178个村委会;全区总面积392.4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面积为11.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26人/平方千米
2005年5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8号)同意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
区境兼有平坝、丘陵、低山三种地形。西北部为平原,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海拔451~480米;*点城厢镇玉虹桥,海拔45l米。中部为丘陵,属东风渠灌溉,引蓄结合灌区,海拔480~700米。东南部为龙泉山的低山区,海拔546—915米,*点人和乡高土地,海拔915米。全区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而平原区则北西高,东南低。
青白江区区境兼有平坝、丘陵、低山三种地形。东南部为龙泉山的低山区,海拔546—915米,*点人和乡高土地,海拔915米。
区内有清白江和毗河两条大河,实为都江堰渠系内江系统的两条干流。
清白江:清白江为沱江二级支流,水源来自岷江,上段为蒲阳河,通过都江堰枢纽蒲柏闸分流,向东,至彭县长寿桥始称清白江;继向东,流经新都县,至区境朱家弯,沿弥牟西北边缘,于右岸纳弥牟河水,分出马棚堰,再流向广汉向阳场,然后流向赵镇,汇入沱江。
毗河:毗河为沱江三级支流,水源来自岷江,上段为柏条河,通过都江堰枢纽蒲柏闸分流,向东南,至郫县石堤堰始称毗河。自新都邵家寺入区境,流经祥福、日新、绣水、姚渡、玉虹等乡,在祥福乡康家渡于左岸纳羊叉河水,在日新乡接龙村于右岸纳西江河水,在绣水乡沿沱村于左岸纳绣川河和长流河水,流向赵镇,汇入沱江。区境流长17.5公里,平均河宽155米,水深3.5米,比降1.32‰,过洪能力8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2000立方米/秒。区境集雨面积14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34立方米/秒。毗河是东风渠引水的主水源,不仅是都江堰渠系的灌排两用河道,而且是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之一。因历史变迁,具平原河道蜿蜒曲折、河床不稳定的特征。由于河道比降平缓,洪期泥沙淀积,沿岸多边滩。洪枯水位变幅大,冬春流量一般4立方米/秒,而汛期*可达2000立方米/秒。洪水袭来,河床宣泄不畅,致沿岸常遭洪水危害,特别是区境的5个河心洲坝尤烈。毗河历史上曾通航,木船上达灌县胥家湾,中至郫县三道堰、新都二江沱,下达赵镇,进入沱江干流。建国后,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作过漂木河道。随着东风渠、人民渠建成,毗河水量锐减,加之铁路、公路交通运输日益发达,航运逐渐废弛。
全区地处内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16.7℃,全年无霜期273~279天,年平均降水量为925.4毫米,年平均日照1239.1小时。
全区土地总面积折合587782.6亩,1990年平均每人1.56亩。其中西北平坝区201962.1亩,占34.36%;中部丘陵区240520.63亩,占40.92%;东南低山区145299.85亩,占24.72%。1990年耕地面积311045亩,平均每人0.83亩。土地利用现状。
泥炭 属废弃古河道沉积型,分布于祥福乡西侧毗河两岸和姚渡乡西南、日新乡东侧的西江河跳蹬子两岸,形成两个点。祥福点的分布面积有1.5平方公里,储量108万吨;跳蹬子点呈近南北的新月状,长500米,宽20~250米,泥炭埋深2—3米,含炭泥矿有三层,储量尚待查明。
砂、石 分两类,一为砂、砾(卵)石,分布于毗河和清白江河床上,并有碳酸钙含量高的石灰石。二为石料,分布于低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带,系长石沙岩和长石英砂岩,强度、硬度均好,广泛用作屋基和桥涵基础。
黏土、黏土岩 区境丘陵区最上部广布中、上更新统黏土,储量巨大,但多为耕地,不宜开采。而低山区的荒山荒坡,广布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粘土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可广泛开发作砖瓦工业原料。
砂金 毗河河床有砂金。建国前和50年代末,曾有群众在祥福、绣水的毗河床内淘沙取金。储量不详。
水量 区境水资源较为丰富,所有江河的年水量为3268856.7万立方米,而实际利用的水量有:都江堰系统来水量29191万立方米,本地径流利用111.24万立方米,塘、库、堰蓄水532.83万立方米,机电提水(包括沉井提地下水)731.58万立方米,合计30566.65万立方米,平均每亩986立方米。由于地势、地质等因素,普遍存在春灌用水紧张的矛盾。平坝富水区的地下水还可大量开发,丘陵引蓄结合区的引水充蓄还有很大潜力,低山缺水区则须增加蓄水设施,以拦蓄降水径流,并有条件地开发地下水。
水力 区境水能资源的河流理论蕴藏量有6866千瓦,可开发利用3880千瓦,已建电站装机2556千瓦,占可开发的66.01%,还可开发利用1315千瓦。
水面 区境水域面积31402.1亩,其中河流8920.92亩,沟渠12183.36亩,塘堰10297.82亩,水库66.36亩,可供养殖的水面5258亩(不含可养鱼的稻田49310亩)。塘库水质较好,宜于发展养殖。1990年养鱼的水面3535亩,占塘库面积的34.11%,还可开发利用。
低山用材及水土保持林区 区境东南部人和、云顶两低山乡和清泉镇、福洪乡的6个低山村 ,属低山用材水土保持林区,总面积145299.85亩,占全区面积的24.72%。林业用地71884.9亩,占该区面积的49.47%。在林业用地中,有林面积50760亩,占70.61%;林粮间作经济林10.445亩,占14.54%;疏林面积7152亩,占9.95%;灌木林57亩,占0.07%;造林未成林地1978.5亩,占2.75%;无林地1492.4亩,占2.08%。以上林地、林粮间作经济林、灌木林,合计占地面积71884.9亩。还有“四旁”树103.87万株,折占地面积10387.5亩。森林覆盖率47% 。活立木蓄积量14619.2立方米,占全区的62.38%。构成该区森林植被的主要植物有桤、柏、青,次为香樟、楠木、马尾松、油桐和经济林木的柑桔、苹果、梨、桃、李等。该区50年代是薪炭用材林主要产地,以后由于修铁路、“大跃进”等原因,乱砍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丘陵经济林、用材林区 区境中部合兴、龙王、清泉(除低山村)、福洪(除低山村)和日新、姚渡、玉虹等乡镇的丘陵村,属丘陵经济林、用材林区,总面积240520.63亩,占全区面积的40.92%。林业用地19507.5亩,占该区面积的8.11%。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2454.5亩,占63.84%;林粮间作经济林7055亩,占36.16%。还有“四旁”树227.68万株,折占面积2267亩。森林覆盖率15.8%。活立木积蓄量51015立方米,占全区的21.76%。构成该区森林植被的主要植物以竹林为主,次为柑橘、苹果、桃、李等经济林,再次为桤、千丈、桉等防护林。该区一直是薪材缺乏区。
平坝防护和环境保护林区 区境西北大弯、弥牟、华严、景峰、城厢、绣水、祥福8个乡镇和姚渡、日新、玉虹3个乡的平坝村,属平坝防护和环境保护林区,总面积201962.1亩,占全区面积的34.36%。林业用地4320亩,占该区面积2.14%。林业用地中,林地3882亩,占89.86%;林粮间作经济林438亩,占10.14%。还有“四旁”竹、树183.26万株,折占面积18324亩。森林覆盖率13.4%。活立木积蓄量37130立方米,占全区的15.86%。构成该区森林植被的主要植物,基本同于丘陵地区。
青白江区是成都市通往绵阳、南充的门户,是成(都)德(阳)绵(阳)经济产业带的重要环节,青白江区的经济发展,不但对促进成绵产业带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辐射川中、川东,带动全川经济发展。成绵、成南两条高速公路分别与中原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构成快速通道。
青白江区自1960年建区以来,一直是成都重要的工业卫星城,是四川省重要的化工、冶金基地。经过40余年的建设,青白江区的交通、能源、邮电、通讯、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城市设施功能配套完善,并日臻发达。区内聚集了各类型工业企业2200余家,主要有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台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巨石集团成都有限公司、成都桥梁厂、蓝风(集团)公司、成都宝洁公司、四川川化味之素有限公司、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升达林产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区内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等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规模效益初步显现,已成为成都市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化工、冶金、建材基地。
青白江区是成都市*天然气输配中心,日供气能力为750万立方米。川东南、川西北2条天然气输气干线在区内汇合,境内企业可实现双气源供气,是成都市*具有天然气供应调度能力的地区。气压非常稳定,并且具备较强的调峰能力。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在区内有青白江、大弯两大配气站,总供气能力600万m3/日;另外,区内还有日供气150万m3的省石油输气公司成都分公司青白江配气站。
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工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增长5.7%;实现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6.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5%,化工、冶金、机械、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7
青白江区是地方导航四川导航行业领先的网站,青白江区于2020年6月被世界网址收录于目录下,网站创办者是:青白江区,青白江区网站网址是:http://www.qbj.gov.cn,世界网址综合分析青白江区网站的价值和可信度、百度搜索排名、Alexa世界排名、百度权重等基础信息,为您能准确评估青白江区网站价值做参考!
官方信息
-
-
- 微博
-
- YouTube
-
- 微博
-